85
1137
实习版主
舍下自己 成全众生
讲述于观音堂 20201020
《舍下自己 成全众生》 sf今天通过视频跟大家讲《BH佛法》,最重要的是希望佛法能够帮助大家破迷开悟、明心见性,因为在这个世界上,尽管有时候我们可以认识别人,但是我们每个人却很难正确地认识自己。就像一个人,自己有很多毛病自己都不知道,当别人告诉你缺点的时候,你才慢慢醒悟:“哦,原来我是这样啊!”实际上,如果你不能认识自己的话,你就不能找到自己身上的业障和因果。所以任何人学佛,都要从真正地认识自我开始,因为你了解自己,你才能了解别人。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毛病和自己具备的能力都不知道,也根本不清楚自己有多大的能量、能干什么,那么,你怎么能够了解佛法、学好佛法?只有真正地学会认识自我,那么,你的一生才能把人做好、把事做好、把佛学好。sf跟你们讲,不是单单说学佛,就是做人的话,你也要认识自己:我身上有多少缺点?我这个人耳朵根软,我这个人喜欢把别人的话传过去传过来,我这个人总是什么事情还没真正地了解就已经开始做了,等。其实,这些都是人们常有的毛病。真正学佛的人一定要先了解自我,然后才能驾驭自我。当你能够做到驾驭自我之后,你才能把自己忘记,拥有无我的境界。 学佛人要肯吃苦,念念为别人,一切为众生。就像一个母亲在家里,她脑海里想的总是自己的孩子和家里其他人,母亲自己吃苦也毫无怨言,因为她的心总是想着别人的冷暖温饱,所以母亲会得到别人的尊敬。实际上,能够懂得为别人着想的人,他本身就拥有了一个无量的境界。你们所交的朋友当中,如果有人一开口就是讲自己,讲自己的感受,讲自己怎么样,这个人就是比较自私,并且没有无量的境界。一个人能够放下自己,他才能真正地了解众生、帮助众生。 过去有很多徒弟跟他们的师父学佛,天天打坐、念经、磕头。他们问sf:“我这样做就能成佛吗?”师父就告诉他们:“你打坐也成不了佛,你念经也成不了佛。”那么,徒弟就问sf:“那我怎么样能够成佛呢”?师父就告诉他:“因为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佛。”这个哲理就是告诉我们,我们学佛人要只管耕耘,不问收获,最后自然会有收获。很多人怎么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的?一个学佛人怎么样能够让自己成为菩萨的?因为他无我,他没有想过他今天要做什么事情是为了自己的将来,是为了自己的名和自己的利,因为他把一切个人利益都忘记了,最后他却得到了大家的爱戴。 学佛人没有我相,才能有佛相。一个自私的人哪来的佛相?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佛,他却成佛了。一个善良的人,从来没想过要占别人便宜,但是他最后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。佛想过什么?佛只想怎么样去救度众生,怎么样去施舍予别人,怎么样能够让每个人的心灵充满智慧和般若,因为佛菩萨每天就是想着怎么样帮助别人、方便众生。 如果我们天天能够想着舍下自己,能够多为别人着想,什么事情多为别人做一点、多帮助别人,自己多承担责任,然后每一天默默地付出,而且不夸耀自己,只是在责任当中去理解、去包容、去原谅,这样,就会在学佛中没有欲望和贪求,这就是无欲。一个人没有欲望地付出,这个人就是未来的菩萨。所以我们做人,或不管做什么事情,不要总想着自己能做什么,自己以后要成为什么,自己能够得到什么,要懂得人间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。在这个世界上,你只有真心地对待众生,真心地爱戴众生,真心地去宽待别人,你才能把自己的佛心全部舍出去,你就会启发众生的佛性,你就是救度了众生的佛性。 很多人天天说:“我要成佛,我要一世修成,我要求到圣果,我求能够改变自己。”其实这些需求,佛都是没有的,因为佛不管做什么事情,佛对我们没有任何欲望。所以我们做人做事,不要动不动就为自己来打算,一个真正能够为别人着想、为别人而活的人,他的愿力就出来了。很多学佛人有没有愿力?有愿力。愿力在哪里?愿力在他的心里。愿力不是告诉别人,愿力是每个人自己用真心去默默地耕耘。行愿之道就是说,你今天有愿力,你还要去行,当你行了你这个愿力,你才能修成正果。 佛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佛,佛也没有想过要帮助别人,但是佛天天在做佛的事情,在救度众生,你如果照此去做,怎么会不成佛呢?我们人如果想做一个好人,只要你天天做好事,而不是一昧地去想自己是个好人,你难道不就是一个好人吗?一个人的功德是怎么来的?就是默默耕耘而来的。所以,一个学佛人能够舍去自己身上的毛病,舍去自己内心的贪瞋痴,你就是在佛的道路上精进修行。 好,今天的《白话佛法》就跟大家讲到这里。师父在遥远的澳洲,非常想念大家、思念大家,希望大家从学佛当中得到更多好的体会,从而激励和鼓励自己放下万缘,忍辱精进,如如不动。师父以后会通过视频给大家做更多的佛法开示,希望佛法能够帮助大家拥有一个时刻清醒的头脑,来面对自己烦恼的人生。有志者事竟成,只要学佛的智慧,你一定能一世修成! —— 讲述于观音堂 摘录日期 2020-10-20
《舍下自己 成全众生》
sf今天通过视频跟大家讲《BH佛法》,最重要的是希望佛法能够帮助大家破迷开悟、明心见性,因为在这个世界上,尽管有时候我们可以认识别人,但是我们每个人却很难正确地认识自己。就像一个人,自己有很多毛病自己都不知道,当别人告诉你缺点的时候,你才慢慢醒悟:“哦,原来我是这样啊!”实际上,如果你不能认识自己的话,你就不能找到自己身上的业障和因果。所以任何人学佛,都要从真正地认识自我开始,因为你了解自己,你才能了解别人。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毛病和自己具备的能力都不知道,也根本不清楚自己有多大的能量、能干什么,那么,你怎么能够了解佛法、学好佛法?只有真正地学会认识自我,那么,你的一生才能把人做好、把事做好、把佛学好。sf跟你们讲,不是单单说学佛,就是做人的话,你也要认识自己:我身上有多少缺点?我这个人耳朵根软,我这个人喜欢把别人的话传过去传过来,我这个人总是什么事情还没真正地了解就已经开始做了,等。其实,这些都是人们常有的毛病。真正学佛的人一定要先了解自我,然后才能驾驭自我。当你能够做到驾驭自我之后,你才能把自己忘记,拥有无我的境界。 学佛人要肯吃苦,念念为别人,一切为众生。就像一个母亲在家里,她脑海里想的总是自己的孩子和家里其他人,母亲自己吃苦也毫无怨言,因为她的心总是想着别人的冷暖温饱,所以母亲会得到别人的尊敬。实际上,能够懂得为别人着想的人,他本身就拥有了一个无量的境界。你们所交的朋友当中,如果有人一开口就是讲自己,讲自己的感受,讲自己怎么样,这个人就是比较自私,并且没有无量的境界。一个人能够放下自己,他才能真正地了解众生、帮助众生。 过去有很多徒弟跟他们的师父学佛,天天打坐、念经、磕头。他们问sf:“我这样做就能成佛吗?”师父就告诉他们:“你打坐也成不了佛,你念经也成不了佛。”那么,徒弟就问sf:“那我怎么样能够成佛呢”?师父就告诉他:“因为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佛。”这个哲理就是告诉我们,我们学佛人要只管耕耘,不问收获,最后自然会有收获。很多人怎么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的?一个学佛人怎么样能够让自己成为菩萨的?因为他无我,他没有想过他今天要做什么事情是为了自己的将来,是为了自己的名和自己的利,因为他把一切个人利益都忘记了,最后他却得到了大家的爱戴。 学佛人没有我相,才能有佛相。一个自私的人哪来的佛相?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佛,他却成佛了。一个善良的人,从来没想过要占别人便宜,但是他最后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。佛想过什么?佛只想怎么样去救度众生,怎么样去施舍予别人,怎么样能够让每个人的心灵充满智慧和般若,因为佛菩萨每天就是想着怎么样帮助别人、方便众生。 如果我们天天能够想着舍下自己,能够多为别人着想,什么事情多为别人做一点、多帮助别人,自己多承担责任,然后每一天默默地付出,而且不夸耀自己,只是在责任当中去理解、去包容、去原谅,这样,就会在学佛中没有欲望和贪求,这就是无欲。一个人没有欲望地付出,这个人就是未来的菩萨。所以我们做人,或不管做什么事情,不要总想着自己能做什么,自己以后要成为什么,自己能够得到什么,要懂得人间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。在这个世界上,你只有真心地对待众生,真心地爱戴众生,真心地去宽待别人,你才能把自己的佛心全部舍出去,你就会启发众生的佛性,你就是救度了众生的佛性。 很多人天天说:“我要成佛,我要一世修成,我要求到圣果,我求能够改变自己。”其实这些需求,佛都是没有的,因为佛不管做什么事情,佛对我们没有任何欲望。所以我们做人做事,不要动不动就为自己来打算,一个真正能够为别人着想、为别人而活的人,他的愿力就出来了。很多学佛人有没有愿力?有愿力。愿力在哪里?愿力在他的心里。愿力不是告诉别人,愿力是每个人自己用真心去默默地耕耘。行愿之道就是说,你今天有愿力,你还要去行,当你行了你这个愿力,你才能修成正果。 佛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佛,佛也没有想过要帮助别人,但是佛天天在做佛的事情,在救度众生,你如果照此去做,怎么会不成佛呢?我们人如果想做一个好人,只要你天天做好事,而不是一昧地去想自己是个好人,你难道不就是一个好人吗?一个人的功德是怎么来的?就是默默耕耘而来的。所以,一个学佛人能够舍去自己身上的毛病,舍去自己内心的贪瞋痴,你就是在佛的道路上精进修行。 好,今天的《白话佛法》就跟大家讲到这里。师父在遥远的澳洲,非常想念大家、思念大家,希望大家从学佛当中得到更多好的体会,从而激励和鼓励自己放下万缘,忍辱精进,如如不动。师父以后会通过视频给大家做更多的佛法开示,希望佛法能够帮助大家拥有一个时刻清醒的头脑,来面对自己烦恼的人生。有志者事竟成,只要学佛的智慧,你一定能一世修成!
—— 讲述于观音堂 摘录日期 2020-10-20
使用道具 举报
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心灵甘露
GMT+8, 2024-11-28 18:55 , Processed in 0.095117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Powered by 心灵甘露 X3.4
© 2001-2020 心灵甘露